2014 年的一個晚上。
從百老滙電影中心出發,經過果欄再沿上海街往朗豪坊。子夜十二時多,這一帶的街道都被霓虹燈照得通紅,街頭巷末好些女子以目光打量著,才醒覺我好像不應該在夜深時份,選擇這路徑到小巴站。
然而冷靜下來想想,我被打量的原因應該是手上拿著富貴竹。
深夜單獨一人拿著一支富貴竹,在油麻地及旺角之間街頭上走動,的確會引來不少目光,尤是聽說富貴竹於迷信的人來說,好像是有特別的含意。不過我手上拿著的富貴竹郤是代表著一齣電影,是賴恩慈導演及楊秉基編劇的獨立紀錄劇情電影《N+N》。
在早前的文章其實都介紹過他們的短片作品《1+1》。而這齣《N+N》則加入更多的篇幅去深入探討香港土地分配及近年香港人的價值觀。這株富貴竹,是他們於電影觀後分享會中送給觀眾的禮物。而我就這樣將它帶回了工作室,很環保地用五公升水桶養著,自以為跟上水耕潮流,也是我工作室唯一的綠色點綴。
一年後。這株富貴竹依然健在。
但我知道它是撐著過來的。
早前離港良久,竟忘了將其交給朋友照料,本來四層的葉子都枯了,可憐的它更泡在一個月沒有更換過發黃的臭水中,只留下末梢還有一丁點綠葉。從污水中提起,根部變得深啡色,應是富貴竹努力尋找氧氣的痕跡。一般人,應該早就將它棄丟,但不知那來的耐性及覺得需要給它一個求存的機會,決定要盡力去搶救。那刻,我將枯葉去除,將根部在活水中泡浸,希望集中養份讓其再次發旺。
未幾,兩星期後,生命的奇妙就在這裡開展,末梢冒出第二片葉的端子。繼續定期換水護理,現在的它以三片葉子的外觀存活著。
其實,時間及養份就是這一小株植物的基本需要。給一個機會,就有可能發旺。
如果丟了,買一株新的,其實故事就完了,生命多乏味啊。